
个人见证时代,家史印证国史。
从1949到2024,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,再到阔步奔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,每一个身居其间的中国人都是这段伟大历史进程的建设者、见证者、共享者。
金秋十月,我们聚焦七位分别出生于1949年、1959年、1969年、1979年、1989年、1999年和2009年的普通人,以“他”的亲历、亲见、亲闻,真实讲述不同年代的个体与祖国共进、与时代同行的故事,从“小家”的日新月异看见“大国”的沧桑巨变。以此致敬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,致敬与奋进中国同行的每一个你和我。
【人物档案】
雷娇,女,1999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土地村,2013年成为了一名公费师范生,2018年毕业后定向就业回到母校临武县汾市镇土地小学任教,从一名乡村学生转变成了一位乡村教师。身负新时代乡村教师的使命,雷娇带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对家乡教育事业极高的热情,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,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全乡连年名列第一。2024年,是她参加工作的第六年,在五年服务期满后,她选择留了下来。
【关键词】公费师范生 乡村教师 乡村教育
【现场观察】
土地村走出的孩子,回到了滋养她生长的土地
从仰望讲台,到站上讲台,从接受者,到讲述者,25岁的雷娇亲身经历着新时代下乡村教育发生的巨变。
曾经,乡村教育面貌落后,乡村教师数量紧缺、年龄老化、结构失衡、素质偏低、流失严重,而师范毕业生则面临着“下不去、留不住、干不好”的尴尬处境。
面对困境,2006年,湖南率先启动了五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的公费定向培养工作。随后,根据农村教师培养补充的实际需要,又陆续启动实施了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、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幼儿园教师、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等类型的公费定向培养工作,创造性构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培养补充机制,形成了公费师范生培养的“湖南模式”。
于是,从土地村走出的雷娇,回到了滋养她生长的土地,并选择留在三尺讲台上用知识照亮孩子们的路。
得益于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、公平可及的教育服务、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,像雷娇这样反哺乡村且留在乡村的“燃灯者”越来越多,师范生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教得好”,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“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。”不仅老师们愿意留下来了,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来了,如今,村里的学校也都换上了现代化教学设施,学生宿舍窗明几净,义务教育实现“一个都不能少”,农村的孩子同样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多元化素质教育,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逐渐优质均衡。
雷娇的故事和经历或许只是时代洪流中的小小一粟,新中国成立75年来,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由旧到新,由小到大,文盲大国转变为教育大国,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,从“穷国办大教育”到“大国办强教育”,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……75载教育花开,硕果盈枝。
站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起点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落到实处,我们相信,教育正在不断厚植人民幸福之本、夯实国家富强之基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。
(文/周媛晖)
出品人:颜斌
策划:唐志军 蒋小康
统筹:唐志军 蒋小康 胡章
执行:周媛晖 李珈名 唐薇 李艳玲
视频文案:雷婉婷 周媛晖
摄像:王思州 雷婉婷
后期:王思州 谭康
设计:李珈名
编辑:蒋小康
联合出品:湖南日报社机构融媒体中心、临武县融媒体中心
责编:龙潮辉
一审:唐芳
二审:李艳玲
三审:唐薇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
版权作品,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。获得合法授权的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登录“龙源临武”客户端,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。
“湘超”郴州主场首战今天下午2:18开票!大家快抢!
今日辟谣(2025年9月8日)
Vlog丨探寻东江湖水的奇妙旅程
习近平向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致贺信
今日辟谣(2025年9月5日)
14路湘军集结丨郴州队,到!“郴”霸全场,势不可挡!
湘超郴州队战歌:林邑虎啸
#湘超dou是郴州范# 万元大奖等你拿
下载APP
分享到